网文来自网友原文翻译投稿,所有言论皆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文文字/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点击页眉也可刷新 | 公众号内只能发布一些简单的译文(容易被删),更多译文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访问网站。
从“1小时22分速通乌克兰”到深陷泥潭,俄乌冲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译自Quora,原标题:What lessons does China take from Putin’s war?
Lawyer,Lives in Chennai, Tamil Nadu, India
律师,生活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金奈
给中国的积极教训:-
#1发生实战的可能性很小
或多或少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哪个北约国家会冒着核战争的风险直接与核大国开战。即使中国收复台湾,你也不太可能期望美国或日本的军舰公开对抗中国并向中国发射导弹,因为这将导致核升级。到目前为止,这是西方决心避免的事情,尽管西方的精神错乱正在与日俱增。
给中国的消极教训:-
#1 西方总是能赢得宣传战
中国不太可能赢得这场宣传战,因为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Twitter、Facebook、谷歌、Instragram占据了全球约83%的市场份额和45亿人口。由于它们的用户中有60%是经过认证的笨蛋——所以会有大约30亿人相信美国的宣传。
俄罗斯可能不在乎宣传战,但中国肯定必须在乎。
#2 西方是疯狂的
这是中国最大的收获。西方的民主已经变成了狂犬病病毒,由疯子、笨蛋、走狗和亿万富翁的组合变异成了残暴专制的半政治化版本,他们会为了5%的份额增长出售自己的女儿。
这意味着中国不能再指望他们是明智的了。
过去我总是说(在战争中)中国每损失1美元,西方会损失5-10美元。
我一直以为西方会做最符合其公民、人民和经济利益的事情。然而,现在疯狂的西方对政治正确、分裂和五流意识形态如此深信不疑,以至于他们完全有能力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来摧毁自己的公民,让他们挨饿。西方不在乎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损失了100美元。
他们疯了。
这意味着中国应该更加小心。
#3 东欧、俄罗斯和印度必须非常小心地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
中国必须与印度交朋友,现在这是必要的。因为无疑如果有一天(比如说60年或70年后)当印度达到中国的水平时,它们也会成为西方眼中的贱民,但现在印度只不过是西方对抗中国的棋子。
然而,印度诚实守信,这一点在Jaishankar和莫迪与俄罗斯保持牢固关系、维持不结盟运动立场时得到了证明。
因此,中国必须与印度实现和平。
中国必须放弃对阿鲁纳恰尔邦(译注:中国藏南地区)和拉达克的领土诉求,参加我们的独立日庆祝活动,签署互助协议,签署RCEP协议(译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印度做朋友。
同样,中国必须加强它们已经拥有的与中亚、塞尔维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友谊——以对抗北约对欧亚大陆的侵犯。
#4不可过分信任东盟国家
它们本质上都是胆小鬼,只要与美国发生一点点冲突,它们就会逃之夭夭。因此,中国不应该向这些国家转移太多储备。中国可以与他们做交易,但要谨慎。
#5以黄金和大宗商品做后盾的货币是未来
能源信用(Credits)、商品信用和黄金信用以及与出口指数和物价指数挂钩的数字人民币是降低美元霸权的唯一途径,中国必须发展一个将这些货币和联系汇率用于全球贸易的主要的支付系统。
很明显,美元、欧元和英镑是卫生纸,因为这些国家不再可靠。
击败西方需要耐心。
它们现在就像一只得了狂犬病的狗,很快就会崩溃。问题在于如果你想要安全,那你最好不要激怒他们,保持安全距离,等待病毒袭击它们的大脑。如果你和他们打交道,你可能会被咬。
现在只有这群人能对付这只得了狂犬病的狗。
Snoring Salsa
“中国必须放弃对阿鲁纳恰尔邦(译注:中国藏南地区)和拉达克的领土诉求,参加我们的独立日庆祝活动,签署互助协议,签署RCEP协议(译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印度做朋友。”
我想从这句话中谈几点:
参加我们的独立日庆祝活动——当然,为什么不呢?
签署互助协议——当然,为什么不呢?
签署RCEP协议——当然,为什么不呢?但印度在2019年退出了RCEP。
与印度做朋友——当然,为什么不呢?
事实上这绝对是我在这个关头对中印关系最寄予希望的。当然,建立俄罗斯-印度-中国联盟(RIC)除外。
“中国必须放弃对阿鲁纳恰尔邦(译注:中国藏南地区)和拉达克的领土诉求”——问题是,中国可能会向印度提出同样的要求,这将导致无休止的争吵和敌意循环。
这是因为中国和印度在中印边境领土上的争斗就像两个兄弟姐妹在没有成熟父母干预的情况下为谁得到更大的生日蛋糕而争吵一样。
(我不会把俄罗斯和美国称为成熟的父母。但是,俄罗斯可以在两者之间充当一个可行的调停者,因为俄罗斯与这两个国家都有广泛的关系)。
与此同时,美国请离俄罗斯-印度-中国联盟(RIC)远点,我们这里不需要你,因为你们待在一个远离欧亚大陆的地方。
双方就边界争端达成永久性双赢解决方案的唯一途径是中国和印度(我指的是双方)在争议领土上达成妥协。
马基特岛(Market Island)的领土争端解决方案应该成为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一个很好的教科书范例。
坚定和固执是没有用的,因为它只会滋生仇恨和对战争的渴望,这只会给边境两侧人民带来无尽的痛苦。
我希望中国和印度都能理解这一点。
Snoring Salsa
最近的例子是:
1. 中俄两国于2004年通过了由中国全国人大和俄罗斯杜马批准的《关于中俄边界东段的补充协议》,一劳永逸地确定了边界,彻底解决了领土争端。
2. 2011年,中国还解决了与塔吉克斯坦的领土争端,中国将96%的争议领土割让给了塔吉克斯坦,拿回了4%。
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领土争端不能按照上述方式解决。
Venkata Rao
如果RIC(俄罗斯-印度-中国联盟)成立,东盟将把它的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唯RIC马首是瞻。它们会意识到美国离它们很远,而中国离它们很近。菲律宾将远离美国,美国和英国将不会再靠近南海,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渴望成为RIC成员。这将是遏制美英轴心的有效方法,新殖民主义将会消亡。
Niral Devang Shah
我不相信我会说这样的话,但今天印度确实拥有一个杠杆地位。
如果回到2000年,印度将因自身利益而面临严厉制裁(译注:可能是由于1998年核试验遭受的制裁),但它会明确表示,如果印度再次受到制裁,那么印度将别无选择,只能选择与中国和俄罗斯结盟。
这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可以与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和解,与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成为朋友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印度将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获得数不清的好处。
Apoorv Bansal
印度将如何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次英美将否决我们的成员资格。
Snoring Salsa
西方已经期待着将俄罗斯从他们认为合适的每一个国际政治和经济联盟(首先是G-20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中踢出去。
迟早,联合国可能会完全分裂,不同的超国家组织集团会从中涌现。
联合国的成立是由二战的胜利者决定的,也许时间会改变一切。
无背景信息
沙漠风暴行动是中国现代军事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规划人员看到美国及其盟军迅速解决了世界第四大军队(在纸面上如此,该军队配备了许多与解放军相同的装备),他们发现,很明显,中国军队虽然在数量上拥有优势,但缺乏质量,大规模的步兵在对抗现代化的武器、C4ISR指挥系统、以及在伊拉克看到的联合行动时毫无胜算。其结果是新的军事概念和长达 20 多年的困难重重的改革,造就了现代化的、能力更强的、“信息化”的解放军。
今天,解放军无疑正在密切观察在在乌克兰的俄罗斯同龄人在多个领域的表现,从未能攻占关键目标或声称拥有制空权,到燃料和补给不足,甚至可能经历的士气崩溃,他们肯定会吸取这些将会塑造自己未来的教训。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的经验似乎证实了中国最近在其投资背后的许多假设,如无人机系统在高强度冲突中的效用,以及解放军2015年改革(其目的是解决解放军自身认识到的导致俄罗斯失败的许多问题)的必要性。
在导致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陷入困境的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缺乏有效的联合或诸兵种合成作战,人们普遍认为这对任何有效的现代作战力量都至关重要。俄罗斯各军种和分支机构之间的协调水平很差,只能用无能来形容。例如,它一再未能向其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或消除与其防空部队的冲突,以避免友军误伤。
解放军长期以来在联合作战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因为解放军传统上由陆军主导,直到在2015年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改革,用一系列联合战区司令部取代了以前由陆军主导的系统之前,他们在发展真正的联合部队方面几乎没有成功过。因此,解放军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但可能距离开展真正有效、无缝的联合作战还很遥远。虽然联合演习越来越普遍,但大多数解放军高级领导人对联合作战仍相对缺乏经验,甚至连新军官通常也没有接受军以下级别的联合作战教育。此外,这些改革将走多远,或将“坚持”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事实上,解放军直到2015年才尝试这些改革的一个原因是军队在体制上的强烈抵制,陆军领导人希望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
对中国来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将加强有效的联合或诸兵种合成作战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此类行动在实践中非常困难。俄罗斯的失利可能会让解放军停下来思考它是否真的为成功收复台湾所需的所有联合要素做好了准备,包括海、空、陆三军之间的密切协调。
另一个导致俄罗斯军事困境的问题是其应征部队的素质。事实上,乌克兰甚至将俄罗斯战俘被允许给他们的母亲打电话的画面变成了信息战中的武器。虽然以色列等一些军队已经成功地维持了一支高质量的征兵部队,但全职的专业部队通常被认为拥有许多实质性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西方国家现在采用志愿兵模式的原因。尽管大量超男性化(hyper-masculine)的征兵视频让某些西方政客兴奋不已,但俄罗斯一直难以吸引足够多的志愿兵以摆脱目前12个月的征兵制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