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都是原文翻译(一般不做挑选),因此如果出现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言论皆不代表本网立场,请列位看官多多包涵。
在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中,英语流利的杨洁篪为什么不直接在会议上说英语?翻译有多重要?本文译自Quora,原标题:Why did China's top diplomat, the British Educated Yang Jiechi, who speaks perfect English, speak in Chinese in China's recent meeting with Blinken and Sullivan at Anchorage?
媒体发布的这组照片里,冷峻的眼神,沉稳的气场,这位姑娘究竟何许人也?3月18日的中美高层战略论坛上,进行到8分钟的时候,对于美方挑起的争端,中方态度坚定地反驳了回去。而从杨主任说话开始,坐在他身旁的翻译员张京手中的笔就从未停下。随后,张京对于这段临时发言,立刻进行了长达16分钟的无间断临场同声传译。学过翻译的人都知道,如此长时的无间断同传翻译,对于译者来说简直就是地狱死亡级别的考验。连杨洁篪都对张京说,“It's a test for the interpreter.”(这对翻译是个挑战)而张京不仅流利、通顺又准确的翻译了中方的讲话内容,还在发言时做到了处变不惊,稳如泰山,把大国气场展现的淋漓尽致。自身清冷而自信的气质,更是为这段讲话增添了不凡的优雅脱俗之气。外网也纷纷传达了自己的赞叹之情:这位女士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官,她知道该如何“优雅”地进行翻译。如果那天我是在场的翻译官,估计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了…《环球时报》也在近日的新闻中盛赞了中美谈话中张京的表现,称其:让世界看到了“她力量”(her power)的崛起。One country, but not at the expense of two systems,Lives in San Francisco Bay Area
当你使用母语说话时,你会表达更多的情感和内涵,如果你使用不同于母语的语言,你可能不一定能表达得出来。而译者在翻译时实际上必须仔细考虑所有这些以及上下文,他们必须选择最适合讨论内容的上下文、语调和情绪的词语,同时还要有外交手腕,以免与外国政要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关系。“我们要求美方要放弃动辄干涉中国内政的这种霸权行径。这个老毛病,应该改一改了。”然后,美丽而有才华的张京将上述内容翻译成以下内容:“中方敦促美方全面放弃蓄意干涉中国内政的霸权主义做法。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应该加以改变,现在是时候改变了。”这一切听起来像是一个对“改变行为”的礼貌的要求,她重复“改变”这个词以增加强调意味。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原本的中文表述可能听起来在某种程度上很傲慢,如果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翻译它,它听起来会是像这样:“我们要求美国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权行径,除非美国想吵架。现在是改变这种慢性病的时候了。”这听起来他想挑起一场战斗。“要求”(Demand)听起来比单纯的“敦促”(urge)更严格、更严厉,显然译者已经决定对王毅的讲话进行缓和,她选择了后一个词来作为对“要求”的翻译。现在,我认为张京之所以在翻译中使用比“要求”(Demand)更柔和的词,是因为这番话的最终目的是表达烦恼,而不一定是要求行为的改变。在英语中,如果你使用“要求”(Demand)这个词,那么所有的重点都将放在“要求”(Demand)上,人们就会停止听你说话,因为绝对没有人喜欢被要求,而在汉语中,“要求”这个词不一定和“Demand”有相同的含义——它可以简单地表示“请求”(request)。除此之外,我之所以觉得这是居高临下/高人一等,是因为这句话的汉语的语调是在朋友之间使用的,即在非常了解对方的人之间,而不是在泛泛之交之间,当然也不是在地缘政治对手之间使用。因此,王毅可能把美国代表视为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讲话听起来会是这样的:“我们认为美国应该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等一贯的霸权行为。你的这个坏习惯,真的该改掉了。”听起来肯定没有那么咄咄逼人,不是吗?如果王毅并没有真的把美国代表当成朋友,而是用这种友好的语气来讽刺,那么这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屈尊俯就和居高临下。然而,这种可能性很低,因为这一背景——王毅在演讲开始时就表示,美中两国官员接触多年,可以视为朋友,并同意美国代表团的看法,即安克雷奇是两国之间的一个很好的中间点,他很高兴见到美国官员。更不用说,由于杨洁篪在王毅斥责美方之前有一段很长的讲话,很可能王毅在这里是在扮白脸,让他看起来比杨洁篪更鸽派一点。然而,这个最新的翻译可能仍然不够好,因为它太过和蔼可亲,而且语调也不太符合他正在说的话的上下文。在说这句话之前,王毅还描述了中美关系目前面临的巨大困难,过于友好有可能淡化中方在中美关系中遇到的困难。困惑吗?到目前为止,有两种情况我们需要注意——杨洁篪的长篇演讲比王毅更加温和,王毅在与美国打交道时需要坚定地对待中国面临的问题。最后,“要求”被翻译成“敦促”(urge),我觉得它足够准确地表达“我不想让你觉得你被命令了,但我也想让你知道我真的不高兴”。张京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了寻找合适词语的整个过程。回到问题上来,杨洁篪为什么不说英语呢?因为当你使用母语时,你更容易有意识地使用不仅能表达内容而且能表达语气和情感的词语,而且即便一个人可能会流利地使用一门外语,但他可能仍然在使用正确的词汇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准确捕捉自己讲话中的细微差别上不太顺畅。如上所述,即使是翻译一个单词,也需要理解讲话的背景。因此,翻译的任务通常被委托给另一个人,而外交官们自己则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演讲的内容上,而不是在词汇上摸索。杨洁篪的听众是全世界的中国人、中国公民和侨民,所以说中文的话他们就能知道正在讨论什么。我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她身上了,没有多少女士能像她那样吸引我的注意力。我认为这也与礼仪有关。值得骄傲的是,每个国家都应该在这种正式场合讲自己的语言。在私下里,他们当然可以说对方的语言!former Living Free in Hawaii
虽然这次布林肯-杨-阿拉斯加会议本应是他们第一次面对面会谈,但实际上这只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信息传达给自己的国内观众。布林肯4分钟的演讲已提前数月进行了电告,并由热身活动-拜登的四方虚拟峰会和布林肯的东亚日韩之旅进一步做了阐述。所以,你不认为杨洁篪会做好准备,并用他的反驳和训斥猛烈还击吗?为了达到最大的效果和接地气,他用中文和习以及他的中国听众交谈,然后用英语重复这些话和信息,以便让他们深入人心。既然布林肯违反了规定,超过了2分钟的发言时间限制,他就利用了这个机会,使自己的发言时间比布林肯长了4倍。顺便说一句,休息一下,吃一碗方便面,让自己振作起来。这不是政治表演,而是基于外交互惠的原则,告诉对方我们是平等的而不是低人一等(我同意这是某种程度的表演)。普京德语流利,但除了俄语,他永远不会用德语和默克尔交谈。杨本人是一名翻译,他曾是中国驻美国的大使,我打赌他能像说母语一样说英语,而且他确实纠正了那位女翻译的一些小错误。在正式外交场合,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是体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中国人注重平等。Decades of being a Taiwanese-Chinese,Lives in Upstate New York
杨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与此无关。同样,如果美国国务卿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那也不重要。在国际会议上,标准的操作程序(SOP)是让你说你祖国的语言,以便你的国家的人民能够理解你说的。他当然可以翻译他自己的陈述,但在他试图传达信息时,这会分散他的注意力。不管你会说多少种语言,即使你的水平达到了母语水平,在这样的会议上有翻译在场也是一种标准的操作程序(SOP)。*注:杨洁篪的英语很好,他当然可以胜任直接与美国代表团交谈的任务,但还不是很完美,人们仍然可以察觉到轻微的口音。尽管如此,他的英语在清晰度、语法、语调等方面仍可能优于90%的英语母语人士。
Veterinarian (2014-present)
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找不到会说普通话的外交官?真的,330000000人中真的没有一个合适的人吗?他们在普通话方面真的没有这样的天赋。他们的翻译在会议期间随意修改了国务卿的讲话,添加了许多英文原文中不存在的冒犯性的词语。这就是为什么能够说东道国的语言应该成为外交官的先决条件,这不应该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干的工作。不可能。即使他们会说对方的语言,每一方的人也都只会说自己的母语,他们只需使用自己的翻译即可。重要的是,中国外交官要讲自己的民族语言,这样他们自己的14亿人民就能亲眼看到和听到他们的领导人对外国同行说了什么以及是怎么说的。很明显,美国外交官来阿拉斯加州参加会议几乎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这加强了一种成见,即当一个人捏造谎言、歪曲新闻、只是在人云亦云不真实的东西时,他很难坚持自己的信仰,很难在公众面前发表令人信服的言论,展示真相和信心。中国应该利用社交媒体向全世界,特别是西方集团,迅速传播这些事件的添加了英文字幕的完整视频,让人们自己去看去听,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不是每天从CNN和BBC之类的网站上获取被审查或歪曲的新闻。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员来说,辨别出谁才是真正的说谎者,谁才真正拥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并不难。在正式场合,高级官员必须用自己的语言交谈,在聊天场合可以使用任何他们喜欢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美国找不到一个既会说英语又会说普通话的翻译?在国际舞台上说外语是不常见的,因为你可能找不到正确的语调或表达方式。即使在西德和东德的外交谈判中,尽管双方都讲德语,他们也不得不雇用翻译。我不知道在台海两岸的会谈中是怎么操作的,但是双方有相当多的词语的意思或发音不同。顺便说一句,当时试图对工作人员保密时,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在白宫会和他的妻子说普通话,但我怀疑他的中文是否足以胜任外交谈判。Professional Travel Editor. Worked in Interpol
根据语言学家的说法,汉语有七个(或十个)分支,普通话是其中最大的分支,还有几个其他次要的方言。有趣的是,在每一个群体中,有些方言是可以相互理解的,而有些则不可以。当你在重要会议上说普通话时,中国人可以任意愚弄你,他们有时会换成另一种方言/语言。我从德国汽车生产商和中国汽车生产商的会谈中了解到了这一点。英语作为世界上第三大通用语言,在118个以上的国家被广泛使用和教授,并作为贸易语言或外交语言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它是科学、航空、计算机、外交和旅游行业的语言,即使是中国飞行员也必须说英语,如果他们想飞到国外的目的地的话。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访问樱落网:
1. 网址:www.skyfall.ink
2. 樱落网APP(推荐,只有5M,不占空间,速度极快)
安装地址(公众号可点击底部阅读原文):点击这里

也可以扫码安装
网文都是原文翻译,所有言论皆不代表本站立场,敬请谅解 | 本文文字/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点击页眉也可刷新 | 联系方式:QQ-1399710240
关键字:张京,最美翻译张京,中美关系,阿拉斯加会谈,安克雷奇会谈 专题:中美关系责任编辑:管理员
来源:https://www.quora.com/Why-did-Chinas-top-diplomat-the-British-Educated-Yang-Jiechi-who-speaks-perfec
如果你用中文,中国人可以随遇愚弄你,怎么这么好笑。。。
2021-03-30 19:27:07 回复
中文与英文具有同等效力
2021-03-25 22:17:11 回复
感觉我们的站长妹子很向往本文的主角啊
2021-03-25 22:02:10 回复
真是一个聪明,优雅的女人,能娶这样的人做老婆绝对是一种福气。
第一段很耐读。写得很好,翻得也很顺。
2021-03-25 15:27:48 回复